作为新基建的主要支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各新基建科技端领域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人工智能若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将带动诸多行业快速发展,为多领域企业数智化转型奠定技术基础。新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人工智能企业井喷式增长,新基建进入加速期

人工智能技术是我国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当中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之一,其作用是在实体经济中找到应用场景,赋能生产力升级,推动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了金融、教育、医疗、能源、消费、工业等各行业各场景之中。截至2021年9月底,我国目前有近160万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8成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其中有37%的企业成立于1年内。

全国各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量逐渐攀升,相关的算法技术和硬件算力的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快速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已经达到30万余家,同比增长88%。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年度新增数量

2020年以来,我国多地陆续颁布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积极推动新基建建设。据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统计,河北、山东、广东的新型基础设施数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3.5%、35.0%及34.1%。在新基建建设过程中,广东省注册成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有近25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约16%。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面向我国庞大的“新基建”市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正在逐步改善各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进新基建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迅速,产业结构完备,应用市场广阔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推理期、知识期进入到了第三阶段——机器学习期。随着技术迭代和市场认知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基本完备,人工智能进入全面赋能生产生活的落地开花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及特点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以研发硬件及软件为主,技术层以模拟人的相关智能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以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简单解析:

基础层主要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持,涉及数据的来源与采集,包括AI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开源框架以及数据处理服务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撑。截至9月底,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93.5万家数据处理相关企业,代表企业有寒武纪、地平线、四维图新、深鉴科技等。

技术层包含基础架构、算法模型以及通用技术,处理数据的挖掘、学习与智能处理,是连接基础层与具体应用层的桥梁,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截至9月底,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超25.1万余家算法相关企业,代表企业有百度云、腾讯云、阿里云、华为海思、商汤科技等。

应用层针对不同的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商业化应用落地,为智能驾驶、安防、医疗、金融、教育、客服、零售、文娱等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提供软硬件产品、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截至9月底,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约13.9万家智能硬件相关企业,代表企业有科大讯飞、大疆智能、图森未来、出门问问、猎户星空等。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调研发现,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产业的兴起,代表着人工智能应用正处于面向复杂场景、处理复杂问题的复合新阶段,应用向多元化发展;智能仓储、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自适应教育等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为智能服务创造出更多的创新生产和服务模式,促进众多产业改造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基建向纵深发展。

企业上“云”大势所趋,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近2千亿

人工智能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提供的虚拟化资源。人工智能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肉眼可见,而云计算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企业运营之中。随着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云计算,企业上“云”为大势所趋。

受限于企业技术、成本等原因,IT外包化、网络外包化趋势明显,低代码/无代码软件服务平台诞生,云管理服务行业得以飞速发展。根据Gartner统计,2015-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预计2021年全球云计算渗透率将上升至15.3%。

近年来,全球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IDC最新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3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在基础设施领域,我国新型互联网中心与新技术、新业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宽带接入网络能力快速提升。云计算方面,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781亿元,增速为33.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990.6亿元,同比增长43.7%,私有云市场规模达791.2亿元,同比增长22.6%。

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加剧。从全球市场来看,全球云计算市场3A格局(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占据近7成市场份额。在国内也是如此,《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前五大公有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AWS,排名不分先后)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

2015-2021E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 及 2015-2020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

云计算包含云平台、云储存、云终端、云安全四个基础部分,云平台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类型。公有云应用继续加速,推动公有云服务市场高速增长。截至9月底,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1.3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超3成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8万家,占全国的44%。

2011-2021年云计算相关企业年增量 及 云计算相关企业融资轮次分布

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产业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行业创新和投资行为也更加的频繁。截至9月底,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云计算相关企业累计发生超250起融资事件,平均每个月有近30起融资。其中,北京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国的15.7%。

从融资轮次来看,云计算相关企业融资较多分布在A轮,占比31.4%,其次,也有超2成相关企业的融资分布在E轮及以后。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通过投融资数据研究发现,随着云计算相关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云计算投资偏好呈现后移趋势。

从行业分布上看,约9成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分布在企业服务行业。通过分析投资行为,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认为,随着应用开展和市场需求,SaaS成为云计算领域投资的热点。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服务端运算能力提升,大量数据存储在云端,终端运算和服务端运算实现了有效结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运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硬件功能更加丰富,软件功能更加智能,可替代人类执行复杂任务的机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