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赛场上,精彩角逐正在上演。在这一场场荣耀赛场上,5G及更多数字技术正为冬奥会赋予科技、智慧、低碳的色彩。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5G在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等方面潜力巨大。加快推进5G建设,将推动数字技术全域全场景全方位落地应用,带动数字经济新一轮的增长。
2022年5G网络建设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到“十四五”末,中国要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其中行政村5G通达率预计达到80%。为实现这一目标,5G网络建设要在2022年着力解决好哪些关键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研究总监黄玉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统筹推进绿色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5G网络低功耗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统筹推进绿色5G网络在区域、城乡的均衡布局。
二是发挥好5G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的作用。要以国家及各地5G发展相关规划、政策文件相继落实为契机,鼓励和引导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开展5G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速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向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领域的渗透,推进成熟、可复制商业模式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规模应用,助力经济社会各领域节能减排。
三是做好5G应用创新探索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顺应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需求,积极探索实践5G融合应用商业模式。“此外,还要统筹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协同推进覆盖基础网络安全、新型融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多层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5G应用部署的质量和速率
作为5G建设“主力军”的电信运营企业,更是将5G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推动5G网络建设从城市走向乡镇。2022年,如何提高5G应用部署的质量和速率,推进5G与其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考验着全行业的智慧。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首先要继续秉持适度超前建设原则,提升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倒推建设进度,实现到“十四五”末期,城乡、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的长远目标。
第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制约5G网络推广应用的一个较大问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可以出台并实施更加有效落地的支持政策。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第三,优化网络资源配置,鼓励运营商共建共享,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等浪费网络资源的行为。共建共享也让5G网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四,要重视解决5G发展过程中数据和网络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数据资源管理、网络空间治理等问题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加强对相关企业监督检查、提升公民和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营造更好的5G发展环境。
加快释放“5G+工业互联网”潜能
5G建设发展提速释放了数字经济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深化融合和深度应用阶段,未来发展需要“双轮推进”: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5G+工业互联网”从重点行业向全行业深度应用,支撑工业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快释放“5G+工业互联网”潜能,必须从基础设施、供应链体系和平台商业模式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快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一方面,“5G+工业互联网”重点在网络互联和数据互通方面加快突破,精准连接企业各部门、上下游企业、用户和产品等数据;另一方面,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加快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努力实现互通互操作,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平台,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着力激活数据潜能。
二是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应链体系和产业生态圈。“5G+工业互联网”须营造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彼此赋能、相互促进的生态,重点在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工业软件发展两个方面,开发让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工业软件至关重要,把解决中小企业痛点的工业软件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是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需要在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进一步优化“5G+工业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领域深度融合,从生产辅助向生产核心环节渗透,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进化。